<
y7h6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锦衣状元 > 第五百一十三章 队伍不好带
    正德时期四次殿试,正德三年选庶吉士五人,六年选庶吉士三十三人,正德九年未选,正德十二年选庶吉士三十四人。

    正德十六年选庶吉士二十四人。

    当天中午之前,本科新晋庶吉士二十四人,联同一甲三人,一共二十七个人,一同联名上奏,劝皇帝放弃迎兴王府母妃至京城的想法。

    其中提到以国为重才是真正的“大义”。

    说白了就是劝说皇帝放弃母子感情,从此以后专心在朝堂当个好皇帝,而你母亲交给别人来奉养,反正礼部已经准备从益王府给你选个“弟弟”,帮你赡养亲娘。

    此议出,等于说告诉皇帝,这次天子门生进翰林院的二十七个人都选择了站位杨廷和阵营……伱就别指望我们来帮你议大礼了,好好安心当皇帝,把家乡的老母亲忘了吧,就如同当初你爹就藩时也要跟他娘天各一方一样。

    朱四看到这份奏疏时自然气得火冒三丈,好在朱浩早就给他打了预防针,他也没说直接原地爆炸,又或是甩出以往威胁文臣时提到的撂挑子回安陆州去当兴王的狠话。

    至少傍晚出宫见到朱浩时,他的神色还算正常。

    “……都被你说中了,看来我是谁都指望不上了,朝中文臣掌控了言路,还拿捏住新科进士晋升的途径,我不过是个空头皇帝……现在大明朝可以说是文官的天下,我就是个傀儡。”

    朱四唉声叹气跟朱浩说着,全然不顾帝王风范。

    朱浩奇道:“不是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吗?”

    朱四抬头打量朱浩一眼,不想说什么,旁边的张佐赶忙帮腔:“朱先生,这还叫在掌控中?现在都快众叛亲离了……或许只有您跳出那个圈子,站出来力挺陛下,才能让陛下看到希望。”

    唐寅则道:“若朱浩亮明身份,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赶出翰林院,以其状元身份委命地方倒不太现实,可南京翰林院那边……唉!”

    到底唐寅明白如今局势。

    既然都知道杨廷和掌握了新科进士的晋升渠道,那还让朱浩跳出来跟其对着干,这不是等于白白把朱浩这颗有用的棋子给牺牲掉?

    朱四摇摇头:“别让朱浩跟文臣对着干,现在我们手头实力不够,只能先隐忍,若是朱浩出头必定会被外放,那时朕身边将少一个强有力的帮手……这才是昏招。”

    朱浩笑道:“多谢陛下体谅。”

    朱浩毕竟主动提出要加入敌人阵营充当卧底,所以此时只能尽量安抚朱四那颗受伤的心灵,让其不胡思乱想。

    张佐则与唐寅、陆松等人用怪异的目光打量朱浩,好似在说,这会儿你还笑得出来?

    朱浩道:“陛下,正因为我们出手及时,让杨阁老不得不抢先行动,以至于如今只有翰林院中的新科进士联名,使得我们下一步计划依然可以进行……”

    朱四问道:“既然朕提前知道他们会利用新科进士,为何不能下一道圣旨,不允许新科进士对大礼之事说三道四呢?”

    “是啊,朱先生。”

    张佐一脸热切地问询朱浩。

    显然这馊主意是张佐出的,只是没有被朱四采纳罢了。

    唐寅替朱浩回答:“如此会落人口实,说陛下堵塞言路,对陛下声名不利。”

    “是吗?这就叫堵塞言路?”

    朱四显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。

    朱浩点点头:“其实放到杨阁老那边,他们也会说,这是新科翰林自己的选择,毕竟由始至终杨阁老和朝中重臣都没有出面,全是一些人私下串联进行暗示和拉拢,逼着我们这些新翰林不得不屈从,其实很多人都不想附和,但为形势所迫,不得已而为之。”

    朱四听了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,又被打击到了。

    “但正如我之前所言,现在只有翰林院中的新科进士就范,对外间那些进士来说,他们仍旧有选择站在陛下立场的机会,而不至于被人议论朝秦暮楚,更弦易辙,而我们要用来上那议大礼奏疏之人,也就是张璁,他在礼部中未受任何影响。”

    朱浩安慰朱四。

    只要杨廷和没把所有进士拉下水,那找新科进士议大礼就依然可行。

    按照原来的计划展开即可。

    “那什么时候开始?”

    朱四已急不可待。

    朱浩道:“还是要耐心等待……陛下,现在您登基才刚一个月,何必如此心急非要一时三刻就解决问题呢?难道连年底改元时都不能等吗?”

    “朕不想等了!”

    朱四又犯起了犟脾气。

    朱浩点点头:“既如此,那臣就定下时间,六月初十之前,让张璁将我们商定和草拟好的议大礼奏疏呈上,虽然急了些,但急有急的做法,但要提醒陛下,这只是个开端,想彻底解决问题至少要一年半载,甚至得等个两三年,陛下到时可要有耐心。”

    朱四一咬牙:“行,只要早点开始,至少有个盼头,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处处受人欺负!太憋屈了!朕今天要看三场戏。朱浩,批阅奏疏之事就交给你了,朕今天没心情看那些东西,尤其不想看到内阁的票拟……哼,他们都是一群王八蛋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皇帝排解郁闷心情的方法,就是看戏。

    对内阁不满,就不看内阁的票拟,将批红大权交给朱浩。

    张佐很羡慕。

    至少到现在为止他都很识相,知道自己处理国事上的能力相当欠缺,最多就是听从内阁的建议,按内阁票拟原样批红,反而不如像朱浩这样以皇帝口吻去改变内阁的想法,如此也让新皇有种报复文臣的快感。

    翌日。

    六月初一朝堂上。

    朱四瞪着前面两排道貌岸然的大臣,心中的愤恨让他觉得自己好像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,恨不能把眼前这群人剥皮抽筋。

    “陛下……”

    杨廷和在工部冗长的奏事结束后,走了出来,想打破君臣间这种压抑的氛围,顺带将新晋翰林奏请皇帝收回成命的事提出。

    朱四伸手打断杨廷和的话:“杨阁老,你是不是想提醒朕,让朕不要接母妃到京城?朕已看过昨天的奏疏,其中有一份让朕很生气,朕选拔的天子门生,居然连基本的孝义都不懂,认为朕接母妃到京城,违背了儒家的法统……难道杨阁老也认为,朕跟生母已无任何关联了吗?”

    杨廷和没想到眼前少年皇帝问出的问题如此犀利。

    在这种群臣相逼的场合,也算是临危不惧,所说的话听起来像是气话,却也条理分明。

    杨廷和道:“礼部自有公议,臣不敢妄断。”

    说完往后退了一步,意思是让礼部尚书毛澄出来接茬。

    毛澄很头疼,却只能硬着头皮出列,义正词严:“陛下,益王次子,受赐崇仁王,仁孝体国,当以其继嗣于兴王府,以保兴王府香火不绝。”

    朱四冷笑不已:“充任王比朕年岁都大,那他是朕的兄长,还是朕的弟弟?”

    毛澄道:“陛下,您乃九五之尊,与其并无亲属关系……”

    “那你们找他当皇帝啊,朕的父王就只有朕这一个儿子,你们不找儿子多的来当皇帝,却找朕,难道就没想过这个问题吗?朕为什么不能亲自奉养兴王府的香火,要他人来代劳?这算什么道理?”

    朱四拿出一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头,跟毛澄理论。

    此时毛澄算是听明白了。

    找那些新科进士劝谏君王,屁用都没有,还惹恼了皇帝,让皇帝觉得朝中大臣都在拉帮结派,甚至连新科进士都被人要挟利用。

    毛澄觉得杨廷和的举措有点激化矛盾的意思。

    毛澄不想彻底得罪皇帝,所以只能选择沉默。

    “行了,今天早朝就到这里吧,朕昨夜为母妃之事,彻夜未眠,没心情处理朝务了,你们能耐大,就交给你们来办吧……朕走了!”

    朱四说完起身便走。

    张佐急忙道:“退朝!”

    不等众大臣行礼,朱四一股风般离开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朝堂上,看起来杨廷和再一次大获全胜,实则其阵营内部却出了大问题,不像之前议大礼时所有人都态度坚决,现在人们都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杨廷和。

    问题就在于,杨廷和非但没想办法化解小皇帝的怨恨,却在用一些激进的手段令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,皇帝那满腔怒火的发言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    从为人子的角度出发,皇帝提出要奉养母亲,并不为过,这比要册封朱祐杬为皇帝要来得简单而实在,让人不忍拒绝。

    而且现在人人都觉得这个小皇帝不但勤勉,而且仁孝,毕竟一切都建立在孝敬母亲的基础上。

    这就很符合儒家推崇的礼法,让文人忍不住便心生好感。

    一旦有了嫌隙,杨廷和发现周围人看过来的视线中带着一种疏离,甚至是鄙夷,顿时感觉队伍不好带了。

    “唉!陛下说昨夜无心朝事,但批复的奏疏一件都没落下,且多不以内阁票拟为准,六科无一封驳者,陛下之英明,亘古少见啊。”

    出了奉天殿后,内阁几人往值房走。

    蒋冕忍不住出言感慨。

    这话却有意避开了袁宗皋,因为此时袁宗皋正在跟礼部的人说事。

    梁储致仕后,蒋冕算是杨廷和最铁的部下,现在连他都觉得有点对不起小皇帝。

    杨廷和还能说什么?

    压力全都来到他身上,压得他喘不过气来。

    推荐好友新书《吞了河神,我踏上了修仙之路》,文笔风趣幽默,主角诙谐逗趣,宝宝香儿软萌可爱,笑话频出,乃是不可多得的仙侠佳作,欢迎喜欢轻松氛围的读者大大前去围观。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