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    “说到这,我也想起来一件事,前两天,我去采买,碰到当初与我一起逃荒的好友了,她被卖到镇上的丁掌柜家,就是开丁氏糕点铺的,听她说,那家的主子,都不把下人当人看,日日吃糙米粥,稀的都能照出脸了。

    根本没个荤腥,能有一点不值钱的素菜吃,都算好的了,主子脾气还坏,动不动打骂她,我见她可怜,就把主子给我的赏钱,分了一半给她,还给她买了一个肉包子,哎,这么一想,我的命,还不算太差。”

    又一个丫鬟感叹道。

    “好了好了,这么好吃的饭菜,不卯着劲吃,说些伤感的话干什么,主子待我们好,我们更要忠于他们,尤其是福宝小姐,你们看看桌上的菜,都是她亲自动手做的,从不让我们吃剩的,这么好的小姐,八辈子也遇不到啊。”

    阿东说完话,引来很多共鸣。

    屋子里传出各种夸赞江福宝的话。

    三日后。

    江家到处购买板栗准备囤着。

    不光是江家村,就连周边几个村子,也开始成群结伴的去山中寻找板栗树。

    想赚上一笔。

    要说谁赚的最多,必须是老陈头。

    他知晓板栗树在哪。

    所以率先带着自家人去弄。

    原本不想收钱,江守家愣是把钱塞给了他,弄了五六天,就赚了足足二两银子,把旁人羡慕坏了。

    同一时间,张金兰在印章铺子定制了三块印章。

    都是一模一样的江字。

    这个字,是江福宝撒娇让干爷爷写的。

    字迹虽潦草却难学。

    到时候就算有赝品,也能被人一眼识破。

    九月下旬。

    江家小食铺开始制作板栗酥饼。

    每块酥饼在煎之前,都会用印章蘸取一点天然色素,印在酥饼上。

    在此之前,吃过板栗酥饼的熟客。

    都要等哭了。

    每天都要来铺子问上一遍。

    惹得众人好奇不已。

    因此,板栗酥饼,还没上呢。

    就已经火了。

    板栗酥饼可以外带,所以上新这天,铺子前头,特意放了一张桌子,每当一锅酥饼煎好,就会运到铺子前头的桌上。

    这就造成了江家小食铺左右各排着一支队伍。

    左右两条,像山间延绵的长路。

    让周边的铺子羡慕不已。

    “咦,一个铺子,咋排着两个队伍呢?”一位陪娘子来岳家走亲戚的男子问道。

    他是长安镇人士。

    所以不了解情况。

    “这你就不知道了吧,左边的,是买板栗酥饼的,右边的,是进铺子吃饭的。”热心肠的人随处可见。

    有人为男子解答着。

    “板栗酥饼?这是什么,从未听过,好吃吗?”男子又问。

    “你说呢,不好吃我们排着玩呐?”另一个江家小食铺的忠实老客,怼了回去。

    但凡谁说江家小食铺一句不好。

    他都不乐意。

    “娘子,我们也买些带到你娘家吧。”男子吃瘪也不生气,他笑呵呵的对着身旁的娘子说。

    “随你,反正也不贵。”在妇人的印象中,酥饼最多也就一袋两吊钱呗。

    还能贵到哪去。

    结果轮到他们时,一问价钱,夫妻俩傻眼了。

    “啥?一块半吊钱?五十文?那我要是买上二十块,岂不是要一两银子?”

    男子虽说不缺钱。

    但也没大方到这种程度,买点酥饼就要花走一两银子,他会心疼死。

    “板栗酥饼做的费劲呢,里头全是金贵物,我们赚不了几个钱的,客官若是觉得贵,先买上五块尝尝?”

    桌子后面站着阿东阿西。

    一个负责收钱,一个负责打包。

    两人在铺子学了这么久,已经游刃有余了。

    “五块太少了,就,就拿二十块吧。”男子咬咬牙,掏出一两银子,他岳家人口多,光孩子都有七八个,算上大人和他们夫妻俩,买少了,也不够分啊。

    罢了,一年才来两趟,一两就一两吧。

    他在心里想着。

    “好的,这就为您打包。”阿东接过钱,阿西数了二十四块酥饼放到油纸上,一层层包裹好,最后用细麻绳拴起来,打了个结。

    这样就能拎着了。

    “你,你数错了吧。”男子也不是爱占便宜的,他的眼睛一直盯着阿西的手。

    见他多拿了四块,便小声提醒道。

    “对不住了客官,瞧我这记性,客官您,应该是没看到旁边的板子,今天上新第一天,板栗酥饼买五块送一块,客官买了二十块,所以我们送您四块。”

    阿东笑着回道。

    “嚯,那感情好。”男子肉疼的表情,一下子转变。

    足足送了四块。

    那就是两吊钱啊。

    于是,夫妻俩拎着油纸包乐乐呵呵的走了。

    队伍还在排着。

    后院都要忙炸了。

    由于汝陵府的习俗,秋收后的立冬前,会有不少外嫁女回娘家探亲。

    探亲总要买礼品。

    所以大多数人,都凑热闹,买了酥饼充当礼品。

    因此一锅根本来不及煎,于是张金兰派人回宅子里,拿走孙女当初让铁匠特意打的平底锅。

    两锅一起,速度这才快起来。

    “真是奇怪,今天的客人怎么这么少,连昨天的一半都没有,人去哪了?”丁氏糕点铺里,丁掌柜站在门口,疑惑的看着外头。

    “估计是秋收?所以都忙着呢,城里没什么人。”伙计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百姓。

    睁着眼说着瞎话。

    水稻要早些时候收。

    所以现在各处都秋收完了。

    “胡说,这外头不是人,是什么?鬼啊?”丁涛怒骂道。

    由于他的声音过大。

    路过的行人,都听到了。

    几个脾气差的,停下脚步,恶狠狠的瞪着丁涛。

    第383章 潘老头报恩

    直到丁涛赔笑道歉,他们才继续抬脚。

    “爹,你站在外头干什么。”与好友聚完回来的丁焕福,不解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今天铺子没什么人,你回来的时候,可看到哪家新开了糕点铺?”丁涛总觉得有些奇怪,若不是新开了糕点铺,自家铺子哪可能生意这么差。

    “哪是新开了糕点铺啊,是江家小食铺上新了,弄出个什么板栗酥饼来,人人抢的打架,我也去瞧了一眼,看起来普普通通,就是简单的酥饼,也不见得多好吃,搞不懂他们。”

    自从丁焕福被董玮赶出学堂。

    他就记恨起江家来。

    得知江家小食铺是江同木家开的,他成天都祈祷江家小食铺赶紧关门。

    可是等到孟不咎的爹都当上知县了,江家小食铺也没关。

    生意还更好了。

    江同木的妹妹甚至认了孟知县当干爹。

    把丁焕福气的差点吐血。

    他后悔啊。

    后悔当初跟孟不咎闹掰,不然他现在就有一个知县亲儿子的好友了。

    说出去多威风啊。

    甚至现在来往的好友,也是因为他对外吹嘘孟不咎跟他玩过。

    这些人才搭理他的。

    “什么?板栗酥饼?板栗做成的酥饼?真是稀奇,我还从未听过,这江家不过就是庄稼户出身,哪来的那么多鬼主意,又是烧烤,又是什么土豆,听都没听过,现在又弄了板栗酥饼,板栗这东西,向来都是炒着吃,或者炖甜汤。

    哎,估计这些人就是图个新奇,吃两次也就不想吃了,小食铺做的酥饼,哪有我们糕点铺做的好吃,我可是请的江南的糕点师傅,咱家铺子的生意,不说在镇上排第一吧,第二还是能当当的。”

    丁涛捋了下胡子,不以为意的撇了撇嘴。

    觉得江家小食铺做的酥饼比不上他家。

    甚至都懒得去打探一番。

    直到晚霞铺满天空。

    江家小食铺的外头还是排着队伍。

    “实在对不住了,各位客官,明日再来吧,我们铺子马上要关了。”阿东阿西弯着腰身,对客人说道。

    今天从家带来的板栗,在中午就用完了。

    愣是回家又讨了一次,才能卖到傍晚。

    张金兰在后院,笑呵呵的数着钱。

    乐的牙花子都露了出来。

    铺子前头的阿东阿西左一句对不住,右一句不好意思。

    总算把排队的客人送走了。

    两人累的恨不得瘫在地上睡上三天三夜。

    嘱咐留在这里的下人们收拾好铺子。

    张金兰就带着一家子回去了。

    今天赚的钱,都够往日七天赚的了。

    临走时,她奖励下人每人五十文。

    所以这些下人虽累但痛并快乐着。

    “阿奶,生意咋样啊?卖的好吗?”回到家,江福宝迎上来,问道。

    “好好好,肯定好,福宝整出来的板栗酥饼这么好吃,当然卖的好,压根不够卖呢,明天还得多备些。”